(徐老師傅與他的窩窩頭)
前陣子耳聞北市政府附近的知名老店北平都一處。
年已逾七十的徐老師傅,好幾年前退休後在拉拉山上務農養生。
最近重新回來掌廚,許多老客人趨之若鶩,為的就是想重溫那消失已久的味道。
小弟更是想品嘗徐老師傅知名的蔥油餅,
在前幾天請朋友幫訂位,順便預訂每天限量三張的蔥油餅。
可惜功敗垂成,小弟好不容易親自打過去,
說好歹的,老師傅總算願意多做一張,還抽空跟小弟聊了一會。
(幸好事先有告知過店家!)
位在台北市仁愛路4段506號的北平都一處,店面簡單樸素。
進店內馬上感受到傳統老店的氣息,
不論客人還是服務生都稍微年長些。
就座後馬上認出徐老師傅,
紅光滿面已過七十,只能以駐顏有術來形容。
師傅閒坐窩窩頭旁,與老客人聊聊天,
窩窩頭是師傅偶爾有時間心血來潮才做的。
小弟先要了幾顆,果然沒多久,
客人們開始搶購,當場還有人一次買了好幾大袋。
不一會兒整張桌子就清空,驚人!
(徐老師傅很熱情與客人聊天)
從磨玉米粉開始,從頭至尾完全都由徐老師傅親手製作。
味道平淡,但口感很棒,吃得出玉米芯與皮的碎片。
咀嚼後玉米的濃香持續散發出來,好吃!
(看起來好美味的窩窩頭)
素拉皮仔細一瞧,竟然看到山葵泥。
工整切絲的黃瓜配上芝麻醬與山葵,
這些看起來相當常見的食材竟如此契合,不簡單!
(素拉皮!)
小弟順便叫一碗荷葉粥,
冷的送上來,配一匙白糖,清爽宜人。
(涼涼的荷葉粥)
溜肝尖就不得不提一下。
乍看下頗不起眼的炒豬肝,入口之後差點不敢相信:"這真是豬肝嗎?"
近似嫩炒牛肉的口感及細心的調味,令人拍案叫絕!
(溜肝尖)
(溜肝尖再一張!)
看到小弟如此推崇徐老師傅的手藝,
他老人家興致一來,馬上端出"羊眼肉包子"請我品嘗。
一邊吃,一邊聽他說這包子的故事。
都一處這名字原來跟這包子是有關聯的。
話說當年乾隆皇帝一時興起,賜名號"京都第一處"就是為這一籠蒸包子。
實地品嘗倒有些許失望,
可能是因為前陣子才吃過高記吧,並沒有預期中滿溢湯汁。
麵皮不算薄,肉餡裡裹芹菜,味道較為普通。
(羊眼包子)
(羊眼包子剖面)
牛肉蒸餃表現也普通。
與羊眼包子一樣,品嘗時不需另沾醬料,裡頭餡料調味得較重。
(牛肉蒸餃)
(熱騰騰)
芝麻燒餅配上醬肉表現不錯,
燒餅部分充滿濃郁芝麻香,醬肉軟嫩。
(芝麻燒餅)
(醬肉)
(包起來拍一張)
紅白豆腐紅指的是豬血,口感滑嫩,搭一起配韭菜。
菜湯裡放滿壓碎的蒜頭,有意思。
(紅白豆腐)
(滿有特色的紅白豆腐)
最後的重頭戲終於登場,徐老師傅的蔥油餅總算上桌。
厚實的餅身,上面可看到獨特的螺旋紋路。
店家貼心已將整塊餅切好分好。
信手拿起一塊,咬一口剎那間一切明白了:
難以形容的濃厚蔥香,一層層夾在五塊錢厚度的蔥油餅內。
每口咬下去都是香氣,而外層餅皮酥脆有如正統牛肉餡餅。
徐老師傅說,每塊餅都得以微火烙上一整個小時,真是花功夫!
(令人難忘的蔥油餅!)
(真是厚呀!)
(滿溢的蔥油香)
(酥脆的餅皮)
吃完後與老師傅聊了良久,
他又請我們品嘗他的特製酸梅湯及紅棗白木耳。
這兩道也讓小弟驚訝許久。
酸梅湯裡喝得出新鮮梅子味,這可奇了,清爽又明亮的酸味。
白木耳根本就是類似燕窩的口感,
滑嫩還不足形容,應該說接近入口即化,但木耳形狀卻依舊完整。
原來這就是"賽燕窩"阿!
看菜單裡還有許多老先生的寶連聽都沒聽過,太令人好奇了!
(徐老先生的獨照)
BY GRD2 AND KUNI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