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門票,節目單以及國家音樂廳至今一點也沒長進的咖啡)
時值2014年七月一日晚間七點半,
許久沒進國家音樂廳了,
很幸運地,又是一場令人難以忘懷的精神洗滌,
來自日耳曼深處的文化以及布拉姆斯的靈魂。
Isabelle Faust,一位來自德國Esslingen的中生代女小提琴家,
與歌德的曠世巨作浮士德同名,
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其背後的深層哲理。
三十出頭時就被世界知名的柏林藝術大學延攬為教授,
可惜後來因時間的因素而放棄,
(註:http://www.zeit.de/2012/49/Geigerin-Isabelle-Faust-Bach/seite-2)
可想而知她在德奧派小提琴界地位有多麼崇高,
但一年一百二十場的演出加上錄音畢竟不利於教職。
晚間出場時身著三宅一生設計的服裝,經典的皺褶布料,
上一次在演奏家身上見到是Maisky了,
如今穿在Faust身上更顯雍容華貴,真美!
(這一場演奏會有將近十個學生都跑去聽了,每一位都得交一份心得報告。)
(這位學生也太有創意啦,老師笑了好久。)
習琴學子大多知道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難度有多麼高,
主要還不是在技巧上,而是其難以解決的音樂性處理。
其中第三號d小調更是小弟求學時代的夢靨之一,
好不容易練好了音準與節奏,才知道離樂句的詮釋還有一大段距離。
算好了抖音與色調,配了伴奏才發現離完成愈來愈遙遠,
簡直是一條不歸路。
Faust今晚一口氣挑戰布拉姆斯四首Sonata真是非常艱難的任務,
還包括少見的FAE全曲。
抱著些許狐疑的心情入座後我逐漸開始著迷,
最後在d小調第四樂章終了時我心中已啞口無言。
我不停地拍手,喊著:"Zugabe, Zugabe!"(德文安可之意)
如此高水準的演出實在太難以置信了。
Faust的詮釋或許不是那麼討好,對一些觀眾來說過於沉悶且艱澀,
但這位氣質非凡的演奏家在細節上卻從未有過任何一絲的馬虎。
尤其是那難以形容的優美Legato(圓滑樂句處理),
仔細觀察便可發現Faust運弓時會刻意壓低右肩,
甚至在下弓時盡可能降下手肘,比之前她影片裡做得還徹底。
相當少見的運弓手法,但動作裡充滿柔軟與美感。
加上細心無比的手臂弓壓與小而密的抖音,
讓所有的Legato充滿著深度與層次,美到不可思議。
這些細節在她之前的舊影音裡還沒那麼明顯,
是錄音科技的侷限性還是她在技術上已有了嶄新的突破呢?
不得不提一下Faust的d小調第一樂章,
開頭難以處理的長樂句第三與第四小節,
布拉姆斯在此埋下的表情記號一直讓人百思不解。
非Marcato或是重音記號,而是在短短八分音符內做出漸強漸弱。
不少頂尖的後代小提琴家們都有嘗試將這表情做出來,
只是每人手法不同,好比使用抖音與加快弓速的確是好想法,
但總是不大對頭,要不就是拖拍就不就是樂句斷開,
在技術上似乎有著難以解決的瓶頸,
或許這也是為何許多前輩們都直接選擇忽略過去吧。
但今晚的Faust成功了,同時兼具美感與表情記號的小抖音與運弓,
讓此樂句精妙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。
然後人的魂魄就這樣拉走,
隨著她的細心及似乎漸漸被拉開的睡美人名琴音響,
配上高水準的伴奏默契,
四首來自布拉姆斯深處的意念逐漸牽引至尾聲,
真是太令人陶醉了。
這是一場獨奏會嗎?
走至悶熱的信義路上時我不禁納悶起來,
那深邃又如絲綢般的樂句並不是那麼地淺顯易懂,
卻又如此深入我心中。
與其說是演奏不如說是一場對話,
與布拉姆斯本人...
我的FB粉絲團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UNIwithGourmet
相關延伸閱讀:(請用滑鼠點選)
希拉蕊韓來台演出西貝流士
http://kuni.pixnet.net/blog/post/306370361
祖克曼 台北獨奏與室內音樂會
http://kuni.pixnet.net/blog/post/295004498
安‧蘇菲‧慕特小提琴協奏曲之夜
http://kuni.pixnet.net/blog/post/295004051
夏漢的台北場巴哈無伴奏
http://kuni.pixnet.net/blog/post/295002476
帕爾曼小提琴獨奏會
http://kuni.pixnet.net/blog/post/295001840
by GRD3 and KUNI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