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這次超難買的節目單)
一年多沒進國家音樂廳了。
最主要是去年Janine Jansen因病取消台北場次,光想就惆悵。
今年好在有Zimerman,
可能是這十幾年來我唯一願意買票聆聽Live的鋼琴家。
與大師的最初邂逅並非從唱片開始,而是某本土音樂雜誌。
感謝已故的台灣音樂學者李哲洋,
當年創辦全音音樂文摘,不斷自國外引進一堆名曲與音樂解析來翻譯。
李先生1990年驟逝後雜誌被迫停刊,
但學子如我依舊大量買進舊刊合訂本慢慢細讀,受益良多。
Zimerman套句德國時代週刊某訪談裡所稱,是"超級難搞"的演奏家。
原文:"Ein äußerst schwieriger Künstler."(2006)
除自帶鋼琴與音樂會堅持不事先公開曲目外,
連巡迴演出的國家或音樂廳順序都有特殊堅持。
好比絕無法將維也納排在紐倫堡之前,
因兩邊演奏廳的音響差異過大:
"Ich könnte zum Beispiel nie Wien vor Nürnberg einplanen."
另外依明鏡周刊報導,Zimerman聲稱家裡有22組鍵盤。
"我每次巡迴都會多帶幾組,供不同曲目使用。"
大師至今每年演出均限制在五十場內,從未改變。
還曾大量收回以前舊唱片的版權,因為水準未達他心中的標準。
晚間與學生抵達台北國家音樂廳,心情漸轉嚴肅。
上樓發現一群人排隊,原來是為了節目單,竟一下子賣光。
買在第六排,四周不少音樂家與前輩,
除鋼琴王子外,還有幾所大學教授甚至院長。
台上擺了兩台鋼琴,果不其然,供上下半場分開使用。
(買節目單的排隊人潮)
(可惜沒買到,只能拍別人的)
(不用錢的節目單與票)
(大家也跟海報合拍)
(國家音樂廳一樓有提供酒)
演出曲目:
-----------------
上半場
布拉姆斯f小調第三號鋼琴奏鳴曲
下半場
蕭邦四首詼諧曲(Scherzo)
b小調第一號 Op.20
降b小調第二號 Op.31
升c小調第三號 Op.39
E大調第四號 Op.54
安可曲
蕭邦馬厝卡舞曲 Op.24(Marzurka)
第一號g小調
第二號C大調
第四號降b小調
布拉姆斯敘事曲 Op.10(Ballade)
第一號d小調
第二號D大調
-----------------
上半場容我以兩字跳過:"難懂"。
並非認為彈得不好,只是不知為何無法真實打動心情。
個人覺得布拉姆斯的Sonata,不論鋼琴或小提都堪稱音樂學子的噩夢。
欣賞或聆聽時若對譜不熟,更難以真正進入樂曲核心。
中場歇息有些意外,頭一次遇到連一樓咖啡都賣光的狀況。
回座位區後,蕭邦Scherzo開頭的強勁和絃瞬間振奮了我。
"就是想來聽蕭邦的阿!"
第二號應該是四首詼諧曲裡我最熟悉的,
Youtube上能找到Zimerman在美國1979的早期現場演奏。
仔細聆聽可發現他開頭速度的拿捏與後期影音相較之下緊湊不少:
Zimerman Chopin's Scherzo No.2 Live 1979
Zimerman Chopin Scherzo No.2 (後期)
今天台北現場的版本顯然較接近後期的。
Rubato與表情變換上或許仍有微妙不同,
但細緻的層次,觸鍵及詩意直入我心。
聽大師彈琴N年來都是CD或Youtube,首次現場聆聽只能說意義非常。
我一邊聆聽,偶爾歪頭觀察他的踏板動作。
部分長樂句的延音踩得比其他鋼琴家還久,
但總能在換句的最後關頭瞬間抬起與落下,大膽與巧妙。
左手偶爾在換句空檔中向上撩一下,正是他招牌動作。
然後隨休止符中的餘韻順勢回鍵盤接住樂句,
優雅而絲毫不突兀,美極了。
下半場藉著蕭邦時間過得飛快,
轉眼間四首Scherzo全數完奏,觀眾掌聲熱烈中帶著含蓄。
Zimerman照慣例謝幕三次後重新坐下彈安可,果然又是蕭邦。
三首Marzurka加上兩首布拉姆斯敘事曲,
氣氛輕鬆,像似臥坐沙龍中。
我喜歡他的裝飾音,總充滿高雅與氣質,
又非不食人間煙火的飄渺,而是帶有一絲溫度與微微靈氣。
後記:
經詢問內部工作人員,
確定大師這次使用的兩台琴都是國家音樂廳的史坦威。
狀況相當新,編號為635跟982。
有意思的是,接下來新竹與台中兩場的琴也是國家音樂廳出借。
兩場聽說共用一台琴,忽然覺得自己有點幸運阿。
最後,
感謝聆聽新竹那場的學妹後來跟我實況轉播:
"他超級care下半場的蕭邦有一個音沒按穩,
一直用力戳那顆音,還說他再也不要用這台琴彈蕭邦了。"
任性的大師也很可愛的阿,哈哈哈哈!
附一下最想聽Zimerman彈現場的曲目,Chopin Ballade 1:
我的FB粉絲團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UNIwithGourmet
by GR2 and KUNI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