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唯美的血腸鴨肝國王派)
-------------------
De Nuit法式餐廳
地址: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175號
電話:(02)2700-1958
時間:17:30~22:30 Tue~Sat
-------------------
抵達熟悉的信義敦化交叉口,是早期工作的回憶。
曾經在此區教課很長一段時間,成就師生多年的緣分。
晚間步入餐廳裡,意外發現客滿,
以一間重開幕的高級餐廳而言,加上武漢疫情影響,值得欣喜。
(信義路上的店面)
(門口)
(桌位)
寫文向來耿直,所以邀約不多,
加上篩選,最後能真正成行的少之又少,好比今晚的De Nuit。
De Nuit是法文,中譯"屬於夜晚"。
新店經理Sam乃侍酒師起家,
也是知名高檔私廚Villa Ollila的團隊成員之一。
套餐內容(NT.2680)
-------------------
帝王蟹白乳酪塔
墨魚脆片/烏魚子
鴨肝慕斯/香料薑味蛋糕
佐餐麵包
北海道干貝塔塔/蒔蘿/昆布凍
法國白蘆筍/香檳沙巴雍
血腸鴨肝國王派/紅酒蘋果泥
伊比利豬上蓋/雪莉酒醬汁(加價NT.480)
洋梨柚香金萱
咖啡巧克力/馬士卡彭慕斯
咖啡or茶
-------------------
套餐內容(NT.3980)
-------------------
帝王蟹白乳酪塔
墨魚脆片/烏魚子
鴨肝慕斯/香料薑味蛋糕
佐餐麵包
絲綢乳酪/青豆/魚子醬
市場鮮魚/番茄蛤蠣醬汁
黃金龍蝦/茴香頭/龍蝦醬汁
血腸鴨肝國王派/紅酒蘋果泥
澳洲和牛橫膈膜/蔬菜千層
洋梨柚香金萱
凍頂烏龍草莓起司塔/琴酒草莓雪酪
咖啡or茶
-------------------
(菜單)
(礦泉水)
整餐吃下來算是相當有亮點,
或許菜色編排上還未至全然圓滿的境界,但起碼沉穩及幾乎毫無失誤。
從開胃小點開始不俗:
白乳酪塔細緻,墨魚脆片鮮與微酥,鴨肝香滑。
(帝王蟹白乳酪塔)
(Yalumba Angas Brut)
(墨魚脆片/烏魚子)
(鴨肝慕斯/香料薑味蛋糕)
(佐餐麵包)
前菜部分有幾道稍嫌無趣,但也有幾道讓人印象深刻。
好比跨海來自東洋的黃金龍蝦,
個頭不大,大膽帶生的熟度換來柔嫩。
國王派精緻,上桌前先切對半,裡頭是血腸,鴨肝及焦糖蘋果。
上桌後現刨法國佩里哥黑松露,是奢侈的視覺。
(絲綢乳酪/青豆/魚子醬)
(Jean Paul & Benoit Droin Chablis)
(這桌客人還沒到之前先偷拍一張餐廳裝潢)
(主廚端來白蘆筍)
(以粽葉包製一起蒸)
(市場鮮魚/番茄蛤蠣醬汁)
(熟度沒問題)
(法國白蘆筍/香檳沙巴雍)
(黃金龍蝦/茴香頭/龍蝦醬汁)
(血腸鴨肝國王派/紅酒蘋果泥)
(製作精美)
(法國佩里哥黑松露)
(現場刨)
(奢侈的視覺)
雖說早已跟餐廳達成實話實說的共識,
但畢竟受邀而來,也會擔心若不好吃該怎麼辦。
當然最糟狀況就是不發文,反正待產文章太多,本來就寫不完。
總之心裡的小劇場在主餐入口之後,消失得完全無影無蹤。
嚴格來說,應該是其中一道:澳洲和牛橫膈膜。
這食材向來不愛,也無記憶點,
只知多年前在高檔日式燒烤吃過後就避之唯恐不及。
今晚的橫膈膜重新改變我的看法,有著難以形容的潤滑!
在心中轉了幾圈念頭,找尋更貼切的描述。
硬要比喻,大概就是絲綢般的最高檔菲力吧,總之真的美味。
另一道主餐伊比利豬上蓋肉表現okay,但還沒到能打動我的味蕾。
(Domaine Grand Cotes du Jura Trousseau)
(澳洲和牛橫膈膜/蔬菜千層)
(莫內醬汁)
(一旁佐餐用的濃肉湯)
(伊比利豬上蓋/雪莉酒醬汁)
(時下流行的炸羽衣甘藍)
(雪莉酒醬汁)
(Domaine de la Janasse Chateauneuf du Pape)
De Nuit的甜點不可不嚐,連三道重擊充滿驚喜與創意。
洋梨與金萱茶的調性帶著違和,
巧克力蛋白餅藉著造型而吸睛,
草莓起司經凍頂烏龍多了質感。
最後的Petit Four也是巧妙,分上下兩層。
上層檸檬塔,尺寸超級迷你。
下層抹茶脆餅造型如方形枕頭,
內餡塗有抹茶甘納許,中空的設計令人聯想到日本無尾熊餅乾。
講點不相干的,法文中的Petit Four原為小烤爐之意。
這詞遠自當年只有木炭火爐的時代,
麵包或烘焙師傅們利用爐火熄滅之後的餘溫烤一些小餅乾或點心。
多年後的今天,Petit Four成為正餐與甜點後的茶點。
(洋梨柚香金萱)
(咖啡巧克力/馬士卡彭慕斯)
(巧克力種子外殼的概念)
(凍頂烏龍草莓起司塔/琴酒草莓雪酪)
(Egon Müller Scharzhofberger Riesling)
(Petit Four)
(原來有下層)
(中空的抹茶巧克力脆餅)
(世界上最貴的水之一:Cape Grim 凱歌雨泉)
整體而言除餐點外,Sam配酒功力依舊強悍。
不過今天外場有出小狀況,偶爾掉東西,偶爾忘了上餐具。
內場團隊相對來說表現優異,
有意思的是,主廚並非"一位",而是同時有"四位"。
每一位都不到三十,但系出名門,
包括Robuchon,La Cocotte,Orchid(蘭)還有Verde Taipei。
四頭兒的編制實在僅見,畢竟有想法分歧的可能性。
無"大人"在家,又要走偏正統派的法餐,這決策不容易。
團隊年紀如此之輕,滿座下還能維持高穩定的水準,佩服與期待!
我的FB粉絲團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UNIwithGourmet
法式餐廳延伸閱讀:
by GR2 and KUNI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