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此行泰國最想吃到的東西排名第一)
-----
Raan Jay Fai(翻譯為痣姐的店)
地址:327 Maha Chai Rd, Samran Rat, Phra Nakhon, 曼谷
時間:9:00~19:30 Wed~Sat
電話:(+662)223-9384
-----
此次泰國行有兩家非吃不可的餐廳,其一便是曼谷鼎鼎大名的痣姐。
與其說是餐廳,不如說街頭小吃可能更合適。
一家小吃,蟬聯米其林一星多年已經夠誇張了。
更扯的是,還曾2022進入亞洲五十大榜單裡,奪得第46名。
你要知道這有多厲害,
那一年我們台中三星的JL Studio也僅贏痣姐一個名次而已。
2023再進化,拿下第38,名次贏過所有台灣的頂尖餐廳。
那年我們唯一有進榜的是Mume,才第45而已。
以沒冷氣沒裝潢的純小吃而言,能取得如此成就,太讓人好奇了。
唯一的阻礙是"排隊"!
既是小吃,自然無法訂位。
早上九點開門,五六點就要先去排,
開門後登記號碼,然後就可以先離去附近逛逛。
愈晚去,領到的號碼要等愈久,有人聽說等超過六小時以上。
另外過號得重排,所以得精算離開的時間。
幸好平常與泰國朋友有商業往來,
透過熟識的廠商,找到幫忙代排的,還可要求大約幾點的位子。
花點小錢,不用曬太陽,
還能吃到米其林一星與亞洲五十大,這超okay阿。
(十點抵達人已經超多)
(排隊名單)
(店家請客人配合的提醒)
(看到別桌客人拍攝蛋捲的方式,待會也來學)
(痣姐正在大火快炒)
本次用餐內容:
-----
蟹肉蛋捲(1400泰銖)
醉貓河粉(中辣/600泰銖)
冬蔭功湯(選魚/800泰銖)
-----
號碼是19,抵達時間約十點,40分鐘後進去。
事先有做功課,特地在網路上搜尋過一堆影片與介紹。
必點當然是蟹肉蛋捲,冬蔭功湯以及醉貓河粉啦。
(輪到我的號碼)
(只收現金)
(泰國的菊花茶好好喝)
(冰塊給超多是當地的特色)
第一道上桌是蛋捲,型美,個頭大,顏色金黃!
外皮入口香酥,與超乎預期的深厚鑊氣。
每一口都是滿滿蟹肉,每一口都是甲殼鮮味混著蛋香,爽。
最佩服的是,
一刀下去蛋皮與蟹肉竟不分離,能維持到最後一口依舊不散開。
在台灣,光是肉與炸衣永不分離的日式豬排都很難見了。
(與朝思暮想的痣姐蛋捲合影)
(顏色金黃)
(學一下其他桌客人拍照的取鏡)
(剖面)
(蛋與蟹肉完全不分離)
(直到最後一口)
醉貓河粉很棒,有著完全不輸當年在香港何洪記吃到的火力。
兩隻大蝦又壯又肥,肉質無話可說。
選中辣,辣度剛好,沒蓋過食材。
(醉貓河粉)
(兩隻大蝦)
冬蔭功喝了多年,不論高級泰菜或小吃,心裡對那個味型大概都有了底。
痣姐的湯頭完全符合我心中的理想型:
強烈又不會過頭的青檸,香茅,魚露,椒辣,甲殼,濃郁。
同時帶點鹹甜,但這兩味的比例較少。
湯中四大塊魚肉,膠質與嫩。
椰子樹芯第一次吃到,量多,喜歡,
口感難以形容,不像筍子,有點類似大尺寸的檳榔心吧。
(冬蔭功)
(魚肉)
(帳單)
後記:
是一間讓人打從心裡佩服與尊敬的店家。
痣姐從頭到尾站餐廳外,
獨自一人守著熾熱的炭火爐,熱度連遠觀的客人都能感受到。
七八十歲的老太太在曼谷的炎熱天氣下堅守崗位,這就是職人。
但不只痣姐,底下的員工也非常地敬業。
我一邊享用著蛋捲與河粉,一邊注意收桌子的阿姨們。
太扯了,抹布好幾條,而且遠看還滿乾淨的。
重點來了,仔細擦完桌子後,
竟拿起桌上的瓶罐,不但擦瓶身,連瓶底也不放過。
還沒結束呢,最後還擦起椅子,
從沒見過小吃店對整潔衛生的要求做到如此地步。
(阿姨們開始收桌子)
(擦桌子,很多塊抹布)
(連桌上調味料盤的底部都擦)
(擦椅子)
這一餐一共花了2800泰銖,換算台幣約NT.2600左右。
用這點錢就能同時吃到亞洲五十大與米其林一星,太划算了!
回台灣重新檢視了2023年的榜單,台灣僅有Mume以第45名入榜。
曼谷這年竟一口氣進了九家,
包括第46的Baan Tepa,
第38的Raan Jay Fai(痣姐),
第35的Potong(35),
第33的Ms. Maria & Mr. Singh,
第22的Sührin,第9的Sorn,
第5的Gaggan,
第3的Nusara,
甚至連第一名都拿到了:"Le Du"!
(痣姐2023拿下亞洲第38,超強!)
剛好最近喜相逢餐廳事件發生,心中特別有感。
一間大名鼎鼎的熟客制私廚,
沒得過米其林,更沒亞洲50大,
但曾奪下台灣人自行舉辦的餐廳評鑑比賽"五百盤"第一。
無菜單的包場制中式桌菜,
一人餐費竟高達八千,業者還無營業登記。
一般人不靠關係還吃不到,
更聽過許多客人得送老闆娘高檔禮物比如名牌包才能訂位的消息。
其實早在這幾年就深感台灣餐飲界的趨勢:
一間比一間貴,一間比一間難訂,
一間比一間限制客人的規矩還要多。
問題是:"憑什麼?"
偏偏又一堆客人爭先追捧,讓業者們姿態愈來愈高。
但餐廳的素質呢,有符合其相對應價位嗎?
不少餐廳永遠都是同一套,玩不膩:
和牛,海膽,松露,或帝王蟹等,
高檔舶來食材通通擺一起就可以出餐了,還能順便調高價格。
這種手法還能獲得鈔票的認同,難怪業者們樂此不疲了。
國人自辦的餐廳評鑑美其名說較公正,
但評審中竟然有被評鑑餐廳的業者,那根本就互捧嘛,哪來的公信力!?
我們台灣,需要好好重新思考了。
取自2024年七月五號的ETtoday新聞截圖:
https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240705/2771079.htm
我的FB粉絲團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UNIwithGourmet
泰式相關延伸閱讀
by Samsung S21+ and KUNI
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