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節目單)
美國著名的Leventritt大賽向來以嚴格出名,
第一名從缺乃家常便飯(1939~1981中只頒過七次首獎),
但1967竟首度同時出現兩位冠軍,鄭京和與祖克曼。
兩人不但年紀相仿且同出師門,
皆拜在偉大的名師葛拉米安門下,自此聲名大噪。
對了,前一屆冠軍(1964)可是帕爾曼。
(老早就先去搶了票啦)
如今能在國家音樂廳裡聆聽祖克曼的現場實在是太幸福了,演出曲目如下:
------
上半場
布拉姆斯FAE奏鳴曲裡的Scherzo
貝多芬的第五號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"春"
下半場
舒曼降E大調鋼琴五重奏
------
從一開始充滿豐富餘韻與色彩的大跳弓加上平緩巧妙的換弦,
溫暖甜美的氣氛逐漸充斥整個大廳蔓延各處角落,我已確定今晚沒有白來。
大概是這輩子聽過最"唱"的FAE Sonata吧。
雖然在色調上的表現較缺,
FAE裡Einsamkeit的冷漠沒有出來,但仍舊美到令人難以置信。
刻意放大輪廓的樂句從沒有脫離過節奏,
光這點就讓人感到欽佩不已,藉不同幅度的跳弓創造出更多細節與層次。
從最近十幾年來看,
貝多芬的春由上弓開始似乎漸漸成為主流,尤其以年輕小提琴家們的使用率最高。
以前還聽說有大師將第一句使用兩弓來演奏,
比如曼紐因,如今當然微乎其微。
晚間的Zukerman出乎意料,使用的是上弓開頭。
如同前面的FAE-Sonata,樂句寬大溫暖甜美。
屬暖調型音色的帕爾曼較像太妃糖的甜膩,祖克曼則是甜而不膩的溫柔。
或許是第一樂章結束得太漂亮了,
隔壁排小朋友情不自禁用力拍手,
全場愣住,旁邊的媽媽大吃一驚馬上將兒子的手緊緊按著不放。
第三樂章簡短卻絲毫不減其精采奔放。
détaché與跳弓之間的轉換精細,又巧妙無比。
最酷的是主題再現時竟突然改變跳奏的弓法,
跟帕爾曼在柴小第三樂章開頭(奧曼第指揮)改變撥弦手指有異曲同工之妙呀。
下半場的弦樂五重奏依經驗法則來看,Zukerman獨奏安可曲的機率極低。
或許這也是中場休息前觀眾鼓掌久久無法停歇的原因之一,
可惜沒能感動到祖大人,後來下半場的安可他果真沒出來獨奏。
中場休息後的室內樂很可惜,與上半的精采有了落差。
Linnebach的二小重弓音色偏硬,雜音多,音質不是很乾淨。
中提琴也不夠稱職,第一樂章與大提琴的對話樂句也實在太沉悶了。
整場音樂會聽下來幸好還有祖克曼大師級的演奏撐住場面。
不然怒氣真的會出來,往旁邊一瞧,可不是嘛,
您可以看到幾位年輕觀眾竟穿著短褲,腳下是類似軍中藍白拖的拖鞋。
還能聽到後排搶戲的觀眾連珠炮彈的咳嗽式聲樂,呃,或說是聲樂式咳嗽?
最後排隊等簽名時,
只見工作人員不斷催趕著觀眾們,
卻放任幾位熟識的朋友在那狹窄的空間裡有說有笑。
會不會太特權了,唉,語重心長。
(跟祖克曼要簽名!)
BY GRD4 AND KUNI
.
留言列表